农科新宇专家及技术员在长期研究试验、教学培训及开展技术服务过程中,对近几年来养殖户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古老的养殖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养殖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保护,并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三大革新
A、饲养土(孵化土)的配制的改进
目前社会上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想象式的、经验式的。由于土、特别是菜园土粘性较大,易结块,在湿度大时,土元的足节及足刺易沾土,土元在蜕皮时,足节不易弯曲,不易蜕出,造成死亡率较高。
饲养土配制方法改进:根据土元生长过程中的基本生理特性,饲养土:①透气性好;②保湿性好。为此我们采用各地都易找到的:锯末、花生壳、稻壳等及少量细砂(或河砂),运用科学的配制方法及消毒灭菌措施进行配制。这样可以缩短配制时间,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增加养殖产量。
B、建池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建池方式是采用水泥板、塄砖多层建造。成本较高、特别是池浅,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改进后采用水泥瓦成本低,立体式建造。可以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倍。土元养殖采用秸秆养殖法再配以立体饲养模式,可使一间普通农房的土元养殖效益及利用率提高5倍以上。
C、喂养方式的突破:把传统的“湿喂”改进为“干喂”
传统的湿喂是把菜叶切碎参麦麸喷水拌湿,直接撒到饲养土表面。这样麦麸容易寄生螨虫,菜叶容易发霉,土元食用后易得病,造成死亡。
为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及伤亡,我们采用“干喂”的方式:即把青饲料与精饲料分开,并且把麦麸炒香后喂养。其优点是:①节约饲料,降低养殖成本;②杜绝土元病虫害发生;③麦麸炒香后,可增加土元食量,缩短生长期;④减少在喂养过程中的死亡,提高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新闻中心